在大多数人眼中,七十岁是安享晚年、含饴弄孙的年纪,但对于李志远来说,这却是他人生新篇章的起点,每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城市,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已身着击剑服,手持长剑,在训练馆中开始日复一日的练习,他的身影或许不再矫健,但他的眼神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——他的目标,爱游戏体育是站上世界击剑锦标赛的舞台。
李志远与击剑的缘分,可以追溯到五十多年前,年轻时,他是一名业余击剑爱好者,曾在地方比赛中崭露头角,生活的重压——工作的繁忙、家庭的责任——让他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份热爱,退休后,当许多人选择钓鱼、养花或旅行时,李志远却重新拾起了那把尘封已久的长剑。
“击剑是我一生的遗憾,”李志远在接受采访时坦言,“年轻时没有机会全力以赴,现在我想弥补这个遗憾。”他的决定起初遭到了家人的反对,子女们担心他的身体无法承受高强度的训练,朋友们也劝他“安分”度过晚年,但李志远的坚持最终打动了所有人。“我看到父亲眼中那种久违的光芒,”他的儿子李明说道,“那是一种我们多年未见的热情。”
重返剑道并非易事,七十岁的身体面临着诸多挑战:反应速度下降、体力不足、关节疼痛……但这些都没有阻挡李志远的脚步,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训练计划: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,进行一小时的体能训练,包括慢跑、拉伸和核心力量练习;上午三小时的技术训练,专注于步法、攻防技巧和战术意识;下午则进行实战对抗或视频学习。
“年龄不是借口,而是动力,”李志远说,“我知道自己必须比年轻人付出更多努力。”他的教练王强告诉记者,李志远的进步令人惊讶:“他的学习能力和毅力超乎想象,许多年轻选手在训练中都会偷懒,但李老从不懈怠,他的技术或许不是最精湛的,但他的专注和决心无人能及。”
训练中的困难数不胜数,有一次,李志远在练习中扭伤了脚踝,医生建议他休息一个月,但仅仅一周后,他就回到了训练馆,坐在椅子上练习手上动作,还有一次,他在实战中被年轻对手轻易击败,连续输掉十几场比赛,但他没有气馁,而是认真记录每一次失误,反复观看比赛录像,直到找到问题所在。
为了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,李志远组建了一个专业的保障团队,包括教练、营养师和理疗师,营养师为他定制了特殊的饮食计划,注重蛋白质摄入和关节保养;理疗师定期为他进行按摩和康复治疗,预防运动损伤。
“老年人从事击剑运动并非不可能,但需要更加科学的 approach,”运动医学专家张教授表示,“李老的案例证明,只要方法得当,年龄不应成为追求梦想的障碍。”他补充说,击剑运动对老年人其实有多重益处:它可以提高反应能力、增强心肺功能、改善身体协调性,甚至有助于预防认知衰退。
李志远的训练数据也令人鼓舞,经过一年的系统训练,他的反应时间提高了20%,耐力增加了30%,技术评估得分已经接近业余高级选手水平。“这些数字让我相信,世锦赛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,”李志远笑着说。
李志远的故事逐渐传开,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,他所在的击剑俱乐部,老年会员数量增加了三倍,许多退休人员受到他的鼓舞,开始尝试各种运动,从游泳到太极拳,从羽毛球到登山。
“李老改变了我们对‘老年生活’的固有认知,”社区主任王女士说,“他证明,年龄只是数字,激情和梦想没有保质期。”社区甚至专门开设了“银发击剑班”,邀请李志远担任荣誉教练。
更令人感动的是,李志远还与当地小学合作,向孩子们传授击剑知识。“我想告诉年轻人,追求梦想永远不晚,”他说,“我也从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蓬勃的活力,这让我更加年轻。”
追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李志远也经历过心理上的低谷期,当他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,面对年轻力壮的对手时,自我怀疑曾一度笼罩着他。“我不断问自己:你这个年纪在这里做什么?你应该在家陪孙子玩。”
关键时刻,是多年的击剑哲学帮助了他。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如何面对失败和挑战,”李志远说,“在剑道上,无论比分多么落后,你都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,这种精神已经融入我的血液。”

他开始接受心理辅导,学习冥想和可视化训练技巧,每天晚上,他都会想象自己站在世锦赛赛场上的情景——观众的欢呼、对手的身影、剑刃相交的声音。“这种心理准备与技术训练同样重要,”他的心理教练表示,“李老学会了将压力转化为动力,这是顶尖运动员必备的素质。”
令人惊喜的是,李志远的努力开始获得专业领域的认可,在上个月举行的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上,他获得了男子花剑60岁以上组的亚军,虽然这离他的世锦赛梦想还有距离,但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
“李志远选手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,”国家击剑队前总教练陈指导评价道,“他的技术可能不是最出色的,但他的战术意识和比赛智慧非常高超,击剑不仅是年轻人的运动,经验和智慧同样重要。”
根据国际击剑联合会的规定,世锦赛没有年龄上限,只要通过资格赛即可参赛,李志远的下一个目标,是参加明年的亚洲区资格赛。“我知道前路艰难,但我会一步一步向前,”他说,“即使最终无法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这个过程本身已经让我感到无比充实。”
李志远的故事超越了体育本身,引发了社会对老年生活的重新思考,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,如何让老年人过上充实、有意义的生活,成为一个重要课题。
“李志远先生展示了‘成功老龄化’的典范,”老年学专家刘教授评论道,“保持身体活动、追求个人目标、积极参与社会——这些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,我们应该鼓励更多老年人像李老一样,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。”
李志远还发起了一个名为“银发追梦”的公益项目,邀请各领域的老年追梦者分享他们的故事——有七十岁开始学画画的退休工人,有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的前会计,有六十八岁开始跑马拉松的奶奶。“我们想证明,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是黄金时期,”李志远说。

随着世锦赛资格赛的临近,李志远的训练强度也在逐步增加,他的日程表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训练计划和比赛安排,尽管前路充满挑战,但他的决心丝毫未减。
“有人问我,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世锦赛?”李志远抚摸着手中的长剑,眼神坚定,“这不是关于奖牌或荣誉,而是关于完成一个承诺——对年轻时的自己许下的承诺,每次握住剑柄,我都能感受到那种纯粹的喜悦和自由,我想告诉所有人,梦想没有期限,追求永不嫌晚。”
在训练馆的墙上,贴着一句李志远亲手写下的座右铭:“年龄会增长,但梦想永远年轻。”每天训练结束时,他都会站在这句话前沉思片刻,然后继续为明天的训练做准备。
他的故事正在悄然改变许多人的人生观,正如他的教练所言:“李老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击剑,更是如何生活,他证明了,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久,而在于你如何活着。”
随着夕阳西下,训练馆中的剑影依旧闪烁,在那片由汗水与梦想浇灌的剑道上,一位古稀老人正用自己的方式,重新定义着生命的可能性,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——世锦赛的舞台,无论前路如何,他都已经赢得了最珍贵的胜利:对自我的超越和对生命的礼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