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则关于青少年足球培训的纠纷在体育圈引发广泛关注,爱游戏体育一名11岁男童因训练中受伤,其家庭决定退出由前国脚孙继海创立的青训基地,却被告知需支付18万元“违约金”,男童母亲张女士(化名)向媒体控诉,青训方态度强硬,且始终回避正面沟通,令家庭陷入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,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国内青训体系中的合同隐患,更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体育培养模式的深入反思。
据张女士介绍,其子小明(化名)自2022年8月加入位于贵州的孙继海青训基地,该基地以培养精英青少年足球人才为目标,吸引了全国多地怀揣足球梦想的孩子,家庭每年支付培训费、生活费等相关费用约10万元,并签订了一份为期多年的培训协议。
2023年初,小明在训练中遭遇左脚踝严重扭伤,经医院诊断为韧带撕裂,需长期康复治疗,此后,孩子多次向教练反映身体不适,但未得到足够重视,直至今年3月,张女士发现小明心理状态低落、身体条件明显下降,最终决定为其办理退训。
退训过程中,青训方向张女士出具了一份费用清单,其中一项“协议违约金”高达18万元,青训方解释,该笔费用是基于双方早年签订的培训协议,若学员中途退出,需承担相应“培养成本补偿”。
张女士表示,签约时对方未突出说明该条款,且未提供具体成本明细。“孩子是因伤退出,我们并非恶意违约,对方却毫不通融。”她补充,家庭已支付本年度费用,但青训方仍要求额外赔偿。
有法律人士指出,此类违约金条款若未在签约时充分告知,且金额显著高于实际损失,可能涉嫌违反《合同法》相关规定,但目前青训方未公开回应具体合同细节。
更令张女士感到无助的是青训方的沟通态度,她多次尝试与基地负责人、教练团队协商,均被以“按合同办事”为由拒绝,对方甚至建议其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”,但未提供任何协商空间。
“我们不是不愿承担责任,但希望对方能出示合理的费用依据,而不是一味强硬施压。”张女士表示,孩子因伤退出本就充满遗憾,青训方的冷漠态度更让人心寒。
据悉,孙继海青训基地由知名足球运动员孙继海参与创办,以“西方先进理念结合本土化实践”为宣传点,此事曝光后,网友纷纷质疑其管理方式是否真正符合“以学员为本”的宗旨。
这起纠纷并非个例,近年来,国内体育青训领域屡屡出现合同纠纷、高额违约金、伤病处理不当等问题,许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支持,盲目签订长期协议,却忽视了条款中潜在的风险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体育律师分析:“青训机构常利用家长对专业条款的不熟悉,设置模糊或不对等的违约责任,一旦学员因伤病、兴趣转移等原因退出,家庭便面临巨额索赔。”
青少年运动员的伤病防护与心理支持也成为焦点,小明的情况反映出部分青训机构仍存在“重训练、轻保障”的倾向,缺乏科学的医疗康复体系和情绪疏导机制。
事件经媒体报道后,迅速引发公众讨论,多数网友支持家庭维权,批评青训机构“缺乏人情味”:“孩子受伤本就该被优先照顾,而不是用合同打压。”也有声音指出,足球青训需要成本投入,但应以透明、合理的方式实现。
体育评论员李明表示:“中国足球青训亟待规范化,机构应在签约前明确告知风险,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,同时完善学员保障体系,否则只会寒了家长的心。”
张女士已向当地体育主管部门投诉,并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,事件后续进展受到广泛关注。
这起纠纷超越了单纯的合同争议,揭示了国内青少年体育培养中的深层问题,在追逐竞技成绩的同时,青训机构更应承担起对学员身心健康的责任,家庭与机构之间需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,而行业监管部门也应及时介入,完善标准与监督。
足球梦不应以孩子的健康为代价,更不该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,唯有在契约精神中注入人性关怀,中国体育的青训之路才能走得更加稳健、长远。